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276篇
化学   710篇
晶体学   35篇
力学   67篇
综合类   76篇
数学   208篇
物理学   58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62年   6篇
  1961年   4篇
  1960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A novel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borate,[Al2(fum)(H3BO3)(OH) 4]n·n(H3BO3) (1,H2fum = fumar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Crystal data for compound 1: orthorhombic,space group Pnma,a = 14.108(3) ,b = 6.9412(14) ,c = 14.995(3) ,V = 1468.3(5) 3,Z = 4,Mr = 359.72,Dc = 1.627 g/cm3,μ = 0.254 mm-1,F(000) = 736,the final R = 0.0492 and wR = 0.1650 with I > 2σ(I) . In compound 1,each AlⅢ ion is coordinated by six oxygen atoms to adopt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Both fumarate anion and the coordinated boric acid act as bidentate bridging ligands to link two neighboring AlⅢ centers simultaneously. Each AlⅢ ion is bridged by two μ2-hydroxyl ligands to construct an infinite wave-like [Al2(fum)(H3BO3)(OH) 4]n chain. These one-dimensional chains form hydrogen bonds with free boric acid molecules giving rise to a three-dimensional supramolecular network.  相似文献   
42.
通过查尔酮路线合成了6种黄酮-6-羧酸化合物,采用I2/DMSO为氧化剂通过微波辐射合成了其中3种黄酮羧酸.所有化合物的结构通过NMR,IR和元素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一步测定了黄酮-6,4'-二羧酸的晶体结构.初步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6种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3.
以3-甲基噻吩为原料,经过卤代反应、Vilsmeier甲酰化反应和Wollf L-Kishner-Huang minion反应合成了4-甲基-5-卤代-2-噻吩甲醛和2,4-二甲基-5-卤代噻吩,其结构经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44.
李贺  陈志奎  梁广川 《电化学》2011,(3):339-342
由电池挤压试验机得到不同荷电状态的电池爆喷失效后的残留粉末.经称量、水溶解和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电池荷电状态的提高,单位能量升高,电池燃烧温度上升和持续时间延长,其铜箔完好程度逐渐降低,粉末残余量逐渐减少.依据水溶解实验可将残留粉末分为不溶粉末和可溶粉末2种,其中不溶粉末较多,主要成分有C、Co和CoO;可溶粉末较少,主要成分有Li2CO3和LiF.随着电池荷电状态的提高,不溶粉末含量逐渐减少,而可溶粉末含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5.
将多层纸芯片技术用于肿瘤微环境酸化研究。将种植有乳腺癌细胞的8层硝酸纤维素薄膜叠放并封装于芯片中,用以模拟3D乳腺癌组织。灌流培养多层纸芯片乳腺癌组织数天后拆分多层纸芯片,以检测各层薄膜上细胞生存、增殖和胞内乳酸含量,解析不同深度下肿瘤细胞微环境酸化程度。实验表明,细胞酸化程度受灌流速度影响,高灌流速度可以增加纸层上细胞密度,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增加。缺氧也是导致微环境酸化的重要因素。随着氧气扩散距离的增加,酸化程度加重,并且肿瘤细胞生存率和增殖率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46.
在水热条件下,2-甲基咪唑4,5-二羧酸(H3MIDC)与醋酸钴反应,合成了新的[CO8(HMIDC)12]8-立方体结构单元的多核杂金属配合物(1),其结构经单晶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三方晶系,R-3空间群,晶胞参数a=24.407 9(17)(A),b=24.4079(17)(A),c=25.140(3)(A),α=90°,β= 90°,γ=120°,V=12971(2)A3,Z=45,Mr=272.12,Dc=1.568 Mg·m-3,μ=1.510 mm-1.F(000)=6210,GOF=1.347,Rint=0.0851,Ri=0.0848,wR2=0.2544.12个配体将8个Co离子连接成-个立方体结构,12个Na(I)离子连接相邻的立方体结构形成一个三维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7.
本文是笔者以切身体会,在黑龙江省全省珠算协会秘书长培训班上的业务讲座,主旨是就新时期珠协业务的研究和如何做好殊协工作抛砖引玉,企望珠界同仁展开对珠协业务的学习研究热潮,以使我们这支团队能更加有效地履行好政府赋予弘扬、保护和发展珠算文化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石墨相氮化碳(g-C3N4)以其合适的带隙宽度、丰富的活性位点和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新兴的可见光响应非金属光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领域。然而,纯g-C3N4对可见光的吸收效率较低且光生电子和空穴复合速率快,导致其光催化活性处于较低水平。基于g-C3N4的非金属特性,通过非金属掺杂可以有效提高g-C3N4的光催化性能,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目前非金属掺杂g-C3N4复合材料常见的制备方法,着重归纳了不同类型的非金属掺杂g-C3N4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其作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相关机理。最后,提出目前g-C3N4基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中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非金属掺杂g-C3...  相似文献   
49.
以尿素和钨酸铵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金属氧化物三氧化钨(WO3)与石墨相氮化碳(g-C3N4)异质结复合材料WO3/g-C3N4。采用XRD、UV-vis、SEM、PL和XPS表征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发现WO3与g-C3N4存在较好的相互作用和电子转移,保证了WO3/g-C3N4本身所具有较高的氧化脱硫活性。以WO3/g-C3N4作为催化剂,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化剂,考察其光催化氧化脱硫性能,在反应温度80℃,O/S物质的量比为3.0的反应条件下,反应180 min,二苯并噻吩(DBT)转化率可以达到72.79%。通过游离基捕获实验,发现超氧自由基(·O2-)、电子(e-)、羟基自由基(·OH)起到了促进反应速率的作用,并对该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0.
基于线性方程组数学分离模型建立在线过程检测复方缬沙坦氢氯噻嗪片溶出度方法。分别扫描缬沙坦和氢氯噻嗪的紫外吸收光谱,两组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完全重叠。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吸光度加和性原理,分别测定两组分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系数,建立线性方程组数学分离模型,采用光纤传感过程分析技术(FODT)检测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溶出度,并与HPLC法相比较。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两种成分同时实时测定,并且FODT累积溶出度与HPLC法相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批次药物的溶出行为一致,说明制剂工艺稳定,均匀度好。溶出曲线显示缬沙坦溶出快于并高于氢氯噻嗪,且30 min时两组分的溶出度均大于80%符合美国药典规定。结果表明,应用线性方程组数学分离模型结合FODT法可实现复方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中双组分溶出度的同时检测,并可提供双组分的溶出过程曲线和全部溶出数据,直观反映各组分在各溶出时段的快慢,为此药建立标准提供依据。与HPLC法单点数据相比优势明显,更有利于药品评价和抽验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